#梨園正青春#是觀眾老了還是戲曲年輕了?對話流行與傳統戲曲中的青年力量 |
http://m.baqimy.cn/2022年11月05日 10:05:21 浙江在線 |
浙江在線11月5日(記者 陳雷 見習記者 田雨陽)“憶昔當年淚不干,彩樓繡球配良緣……”10月底,隨著“王寶釧挖野菜”梗在短視頻平臺爆火,一首京腔民謠版的《武家坡2021》走入大眾視野。翻看這些年在互聯網走紅的歌曲,其中不乏如《萬疆》這樣流行與戲曲的碰撞。 從火上央視的416上戲女團到最近的《武家坡2021》,在互聯網平臺上,國潮+戲曲的組合正迎來大批受眾。從屏幕上將目光移至線下,戲曲的起承轉合間,85后、90后演員也在陸續站上傳統舞臺。11月初,浙江在線記者對話幾位青年戲曲工作者,聽聽他們對戲曲傳承與傳播的見解。 當經典國粹與青年力量相遇,千年梨園春意正蔥蘢。 “在流行的框架里融入熟悉的韻律” 95后、00后戲曲人走紅互聯網舞臺 《武家坡2021》火了。 “越聽越上頭,感覺錯過了很多我們自己的文化精粹”,打開創作者“龍猛寺寬度”的原唱視頻,不少網友相聚在評論區。 很難想象,這首歌的作者是位95后。作者本名李政寬,目前是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導演專業的一名研究生。對于歌曲的走紅,他覺得這折射的是年輕人的文化自信,“我們生活在富強的時代,才會去正視、傳播傳統的東西?!?/p> 舞臺上的李政寬 受訪者供圖 李政寬8歲學京劇,接觸戲曲近20年,將傳統國粹內容塞進流行框架是他思考的方向?!昂芏嗳寺犖浼移聲兴圃嘧R感,因為它本來就是戲中曲,我只是創作時將京劇元素按流行架構重新塑造了一遍,但里面的血肉沒變?!崩钫捳f,這首脫胎于京劇《紅鬃烈馬》的歌曲保留了不少京劇原有的唱法,像“八月十五”這幾個字的唱法就沿用了原有京劇曲調。 歌曲火了以后,李政寬陸續發布了流行+戲曲搭配的《平貴別窯》等歌曲,期待能呈現給更多新觀眾?!跋M蠹夷芸吹絺鹘y戲曲,但前提是它是一門好看的流行藝術?!睂⑾胍窒淼膰鈸Q個樣式重新在互聯網綻放,這是他的創作初衷。 《武家坡2021》的走紅,也吸引了許多博主翻唱,這之中,上戲416女團成員之一的楊淅(小淅兒)還和李政寬進行了合唱。此前,憑借著《探窗》等流行歌曲的戲腔演繹,416女團的5位00后姑娘多次被媒體報道。最近,楊淅剛過完21歲生日,如今的她就職于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同時在上戲讀研。 借助以程派青衣戲腔發音翻唱流行歌的形式,楊淅的作品在社交平臺贏得了很多網友的喜愛?!霸瓉響蚯诉捱扪窖?,還有這么多不同元素和行當?!痹诤头劢z的交流中,她收到了很多積極反饋,這也鼓勵著她穿梭在傳統舞臺與互聯網之間,成為傳統戲曲與觀眾之間的“一扇窗”。 舞臺上的楊淅 受訪者供圖 如何讓戲曲的老酒裝進流行的新瓶?楊淅一直在摸索著拉近戲曲與當代人距離的方式,有了翻唱,也嘗試了像《空臺戲》這樣的原創歌曲創作?!昂芏嗳苏б唤佑|戲曲會覺得很有距離感,但反過來讓他們在流行曲中找到熟悉的東西,會讓大家覺得很親切?!睏钿勒f,未來她想將戲曲元素融進歌里,通過寓教于樂讓大家感受戲曲魅力。 通過互聯網,一場戲曲的演出觀眾可以從幾千人放大到數萬人,浙江音樂學院特聘專家研究員、原浙江省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蔣中崎也注意到了新媒體對于傳統戲曲傳播的放大作用。 “對現代觀眾而言,傳統戲曲有著時間、地點的約束,很多內容又與現實脫節,留住他們很困難?!笔Y中崎認為,戲曲是審美的藝術,觀眾需要逐漸培養才會懂得欣賞?;ヂ摼W上的社交平臺打破了這種約束,觀眾觀看的時間和地點實現自由,素材內容也經過二次加工,擴大了戲曲的受眾面。但對于其推廣而言,這還遠遠不夠?!斑@不僅僅是戲曲行業的事,它需要互聯網、媒體及觀眾都參與進來,合力研究如何破題?!笔Y中崎表示。 “為什么不能打造我們自己的‘潮’?” 85后、90后演員站上傳統舞臺 互聯網上,戲曲正在迎來新一批青年觀眾;傳統舞臺上,85后、90后演員也正站上傳統舞臺。 今年10月底,越劇《綠水青山》在麗水大劇院首演,現場多媒體技術與現代舞、畬族舞等展現方式的結合,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卸下舞臺妝,在劇中飾演主角女兒方恬的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浙江越劇團)花旦王靜剛從麗水趕回杭州,進入杭州場的演出籌備。從傳統戲劇《天之驕女》中的尉遲燕娘,到現代劇《幽蘭逢春》中的阿蘭,85后的王靜參演過十幾部大戲,在浙江越劇團主旋律劇目的舞臺上,她的身影正活躍。 王靜在越劇《西廂記》中飾演主角崔鶯鶯 受訪者供圖 而在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五女拜壽》《何文秀》等劇目舞臺中,90后青年演員亦已嶄露頭角,越劇小生陳麗君是其中之一。出生于越劇故鄉浙江嵊州的她邁入戲曲行業17年,這些年劇團演出的劇目基本都參與其中。最近,她正排練越劇《斷橋》,期待帶來一場與傳統《白蛇傳》不同的演出。 陳麗君在越劇《珍珠塔·驚塔》中飾演主角方卿 受訪者供圖 站上不同的劇目舞臺上挑起大梁,王靜和陳麗君有著相同的感受:舞臺上劇目種類越來越多,臺下的觀眾群越來越年輕。當劇目與受眾適應著時代而變化,如何讓鼓掌的觀眾從臺下擴大到屏幕前?借現代媒介打開一個口子,兩人都關注到新媒體的力量。 “有在國外的浙江人說透過我的視頻看到家鄉戲,親切又感動?!鄙缃毁~號發布的視頻留言,讓王靜看到了戲曲推廣的可能。而陳麗君也有著自己的理解?!跋裆缃黄脚_上的戲腔歌曲都很紅,現代和傳統稍一碰撞就能擦出新火花?!标慃惥f,有時她在社交平臺發作品,很多圈外的年輕人留言,“難道年紀大了,怎么越來越喜歡戲曲了?”在她看來,這不是年紀大了,而是戲曲內容和傳播平臺“年輕了”,被看到的機會更多?!盀槭裁床荒馨褧獞蚍Q之為‘潮’呢,我們傳統文化也會有自己的‘潮’?!?/p> 在浙江,當青年戲曲從業者積極為傳統藝術推廣開道,他們的身后自有一股助力?!罢憬瓚蚯壳坝?8個劇種,藝術的傳承與發揚最重要的是人才,浙江尤其注重中青年人才的培養?!闭憬∥幕吐糜螐d藝術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青年藝術人才的培養,浙江推出覆蓋戲曲、聲樂、演奏等5個門類的“新松人才”系列賽事,通過大賽從社會上發掘培養優秀青年人才。針對青年領軍人才的培養,浙江則推出了以3年為周期的舞臺藝術“1111”人才計劃,首批培育36位導演、表演等領域人才,今年迎來收官之年,成效明顯。 “除了資金和人才支持外,我們每年還會舉辦傳統戲曲演出季和新年演出季,拓展演出市場,打造文化品牌?!痹撠撠熑吮硎?,以傳統戲曲演出季為例,這期間,省文化和旅游廳將發動全省傳統戲曲院團集中開展演出,對院團演出進行補貼,助力他們推出新人新戲,激發劇種和院團發展活力,讓傳統戲曲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據悉,當前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在全省實施“文藝星火賦美”工程,以社會各界文藝志愿者為參與主體,選擇城鄉適宜空間常態化藝術展演活動,力圖讓文藝走出劇場走近百千萬人民。 |
原標題: #梨園正青春#是觀眾老了還是戲曲年輕了?對話流行與傳統戲曲中的青年力量 |
作者: 網絡編輯:趙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