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鄰舍家”居民自治服務站開啟基層治理新模式 |
http://m.baqimy.cn/2022年11月02日 08:46:14 寧波日報 |
“場地寬敞,環境明亮;固定器械區、自由力量區、有氧運動區、球類活動區整齊劃一;跑步機、劃船器、擴胸器、橢圓運轉機等各類健身器材一應俱全……”走進海曙區月湖街道迎鳳社區,社區黨委書記蔣玲愛告訴記者,經由“鄰舍家”居民自治服務站理事會成員共同協商,在小區居民齊心協力地統籌、整改和打造下,健身房的面貌如今已是煥然一新。 迎鳳社區“百姓健身房”位于陳家巷1號二樓右側,面積300多平方米,這里曾經是個公共車棚,秩序混亂,多處違章搭建,衛生臟亂差,玻璃窗、墻壁等破舊不堪…… “部分居民反映小區公共活動空間有限。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我們也希望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健身服務?!笔Y玲愛說。為此,社區多次召開“鄰舍家”居民自治服務站會議,社區居民就如何利用該場地積極參與討論,共同協商并提出意見建議,最終決定將公共車棚整改成嵌入式社區“百姓健身房”。 “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自己的事情主動參與,‘鄰舍家’居民自治服務站這種模式讓我們有了共同參與的意識,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協商議事的平臺,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好地建設和維護小區這個大家庭!”小區居民胡師傅參與了“百姓健身房”建設討論、整改和打造的全過程。 “一般來說,一個小區人口規模為2500戶左右,多的近5000戶。各個小區之間的關聯度并不高,陌生人社會屬性較強,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利益驅動不強,共同治理往往流于形式?!焙J飬^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鄰舍家”居民自治服務站的模式可以將治理重心進一步下沉到小區,破除地理區域上的空間隔閡,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進一步提高了居民參與自治的積極性。 自2020年9月以來,海曙區民政局開始建立“鄰舍家”居民自治服務站,將政府、居民群眾、業委會、物業公司、社會組織、轄區單位等多元治理主體串聯起來,通過成立小區理事會的方式,橫向拓展資源外延,縱向深挖服務內涵,有效破解老舊小區地面裸露、樓道基礎設施老化等不少“老小難”問題。 菱池西區作為無物業管理的老小區,樓道燈等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在小區自治理事會的牽頭下,多方合力讓小區31個樓道燈亮了起來,惠及363戶居民。經過兩年的實踐,目前海曙區已建立小區自治站和自治理事會267個,實現城區全覆蓋,居民自治服務站極大地撬動了居民自治熱情。 今年9月,受第12號臺風“梅花”影響,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停課一天,就在不少雙職工家庭犯難時,八方“鄰舍家”居民自治服務站理事會成員召開線上緊急會議,共同商討小區小朋友的托管問題,將孩子們送至臨時搭建起來提供托管服務的“鄰里守望”幸福小托管社工站,由社工和志愿者統一照看,解了家長們的燃眉之急。 與傳統物業管理方式相比,“鄰舍家”居民自治服務站進一步調動了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積極性,遇事協商、共同謀劃,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到小區的建設中來,鄰里間關系變得更加團結、密切、和諧。 |
原標題: 海曙“鄰舍家”居民自治服務站開啟基層治理新模式 |
作者:見習記者 伍慧 通訊員 徐慧琳 網絡編輯:楊露萌 |